關注新華網(wǎng)
評論
歲歲端午,今又端午
端午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古時“端”與“初”同義
“五”與“午”相通
五月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
中國的端午節(jié)
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因為有屈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的史說絕唱
端午節(jié)又憑添了人文情懷和深邃詩意

?
身在紅塵難為情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每一個特殊的日子
都有它精美的意義和來歷
在這樣的感知里
把美好的回憶凝聚
把精彩的故事與詩意升華

?
粽子香,飲雄黃
艾葉香,插滿堂
桃枝掛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處處都端陽

端午習俗廣
吃粽子 回味長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
據(jù)記載,早在春秋時期
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
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那跳躍在齒間的糯米
那融化在味蕾上的五花肉
那甜蜜在心間的豆沙
是美味,是傳統(tǒng)...?
龍舟競渡激飛浪
爭渡,爭渡,端午龍舟競速
競渡之習,始于吳、越、楚
當時各地都有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海寧州志稿記載
“龍舟競渡昔盛于長安”
龍舟賽上,鼙鼓初擊
獸頭吐威,萬人助喊

?
孩童佩香囊 系彩繩 戴荷包
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
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不同形狀,結成一串,玲瓏奪目

?
端午有三友
艾、菖蒲和蒜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古人認為此舉可退蛇、蟲、病菌
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
插或懸于門上?

?
古時端午習俗還有
掛鐘馗畫像
鐘馗屬 “賜福鎮(zhèn)宅圣君”
他是中國傳統(tǒng)民俗中的驅疫大神
“疫”指的就是瘟疫
古人認為瘟疫都是惡鬼作怪
故請鐘馗來彈壓、剿滅、祛疾、驅疫

千百年來這些流傳下來的詩歌、習俗
讓今人感受著端午節(jié)的獨特魅力
?
其實端午節(jié)習俗的真正意義
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對家庭團圓的期待
一個電話
一聲問候
是對親情的慰藉
是對光陰的珍惜
端午|碧艾香蒲處處忙,粽葉飄香詩意長-新華網(wǎng)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161210676529
班玛县|
巴马|
肥城市|
廊坊市|
达孜县|
曲松县|
宣城市|
买车|
南汇区|
曲靖市|
巴彦淖尔市|
庆安县|
沾化县|
定州市|
尼木县|
永靖县|
鹤岗市|
津南区|
五家渠市|
宁化县|
方山县|
井研县|
手游|
桦川县|
石景山区|
恩平市|
宣化县|
广昌县|
礼泉县|
武城县|
睢宁县|
淮滨县|
临江市|
恭城|
桂东县|
洛南县|
康保县|
贞丰县|
改则县|
资阳市|
中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