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停工 铆劲赶订单
吉林部分企业生产一线见闻
新华社长春2月4日电(记者薛钦峰 王晓林 邵美琦)“24小时满负荷生产”“赶订单,春节只休了一天”……春节假期,记者走访吉林部分企业的生产一线,在机器轰鸣声和工人忙碌身影中,感受老工业基地的新发展脉动。
在位于辽源市的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轰鸣的切割声中,大型铝材在60米长的五轴数控加工生产线上,经过一系列工序被加工成轨道客车的车顶等部件。生产线的一旁,满载高精铝部件产品的集装箱即将运往港口发往海外。
春节假期,为赶制国内和出口订单,这家企业1200多名一线工人全员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往年初四才陆续开工,今年因订单任务重,部分车间大年初一就开工了。”该公司生产车间主任陈成说。
辽源市轨道客车产业已有20多年发展历程,集聚了一批高精铝制品企业。
近几年,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升级,产品从传统轨道客车部件逐步扩大到新能源汽车部件。去年,企业又增加了1条60米长的五轴数控加工生产线。今年,2条12米长的数控加工生产线也进入调试阶段。“订单已排到2026年,正在积极扩大产能。”陈成说。
轨道客车、汽车、化工等是吉林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不少传统产业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一些老牌企业在新赛道、新板块上也持续发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所有生产线都在24小时满负荷运转。”这几天,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碳纤维生产负责人鲁明忙得不可开交。
生产线上,只见一束束白色的碳纤维原丝经过多道工序被制成黑色的碳纤维。这种细如发丝的碳纤维不仅强度出众,更兼具轻质的特性,大到航空航天器件,小到钓鱼竿、羽毛球拍,应用十分广泛。
近几年,吉林化纤通过技术革新,突破一系列技术屏障,打破国外技术控制,在碳纤维新材料领域闯出新路。2024年,企业碳纤维销量同比增长70%,T800高性能碳纤维试生产成功。
“尽管产能不断扩大,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技术突破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吉林化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德武说。
春节假期,正值国内海鲜消费旺季。在吉林珲春口岸,来自俄罗斯的满载帝王蟹等货物的货车正通过“鲜活海产品绿色通道”实现快速通关。
在珲春吉电数字边贸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员工们仍在对接客户,派发订单。借助吉林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契机,这家专注于“互联网+跨境贸易+互市贸易”的企业正忙着进口海鲜、煤炭等货物。
这个春节,吉林迎来一场大雪,气温普遍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但记者走访看到,多地企业忙于赶订单,生产火热。在吉林辽源的金翼蛋品有限公司,每天十几辆货车满载着鸡蛋饼、鸡蛋粒等食品发往全国各地;在吉林四平的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工人们加班加点赶制播种机部件,为开春农机上市做足准备……
春节期间,四平市40余家企业的6000余名职工仍在坚守生产一线。“我们春节前走访了不停产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困难,为企业假期生产提供全方位保障。”四平市工信局负责人刘宝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