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丨起舞天山下的江淮少年-新华网
新华网 > 文化 > 正文
2025 04/24 09:22:24
来源:新华网

图片故事丨起舞天山下的江淮少年

字体:

  4月14日,罗昊(前)和同学在舞蹈学院专业技能课教室里学习维吾尔族舞蹈。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发(徐锐 摄)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前右)在舞蹈学院教师买买提·马木提(前左)的指导下学习维吾尔族舞蹈。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发(徐锐 摄)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和同学在舞蹈学院专业技能课教室里学习维吾尔族舞蹈。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前)在舞蹈学院教师买买提·马木提的指导下学习维吾尔族舞蹈。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发(徐锐 摄)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右二)和同学在舞蹈学院专业技能课教室里学习维吾尔族舞蹈。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王菲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右一)和同学在舞蹈学院专业技能课教室里学习维吾尔族舞蹈。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王菲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中左)在舞蹈学院教师买买提·马木提(中右)的指导下学习维吾尔族舞蹈。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王菲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左)和同学在排练间隙观看手机视频沟通舞蹈动作。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左)和同学在舞蹈学院专业技能课教室里排练群舞《阳光下的麦盖提》。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王菲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在排练群舞《阳光下的麦盖提》间隙观看手机视频纠正自己的舞蹈动作。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王菲

pagebreak

  4月18日,罗昊(右)和同学在新疆艺术学院篮球场上打球。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王菲

pagebreak

  4月18日,罗昊在舞蹈学院理论课教室里写作业。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发(徐锐 摄)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右)和同学在排练群舞《阳光下的麦盖提》间隙沟通交流舞蹈动作。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王菲

pagebreak

  4月14日,罗昊(左)和同学一起走向舞蹈学院教学楼。

  夜晚11点的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练功房内,19岁的罗昊仍对着落地镜练习。旋转、腾跃、抖肩,少年修长的身形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少年,正用肢体语言解构着木卡姆的古老密码。

  几年前,罗昊偶然间在网上看到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的《阳光下的麦盖提》视频,为这个自幼习舞的江淮少年打开了新世界。视频里,“刀郎木卡姆”与“鼓子秧歌”的对话、舞者刚劲有力的鹰舞振臂、少年们激情澎湃的神情,让罗昊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不仅是形体的表达,更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怀揣着对民族舞的痴迷,这个从未踏足西北的少年开始学习新疆民族舞蹈。

  2024年,罗昊如愿考上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跨越三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课程时,罗昊发现自己以前学习的很多动作都不够规范,尤其是一些民族舞特有的细微表现,于是他总是反复加练直到满意。

  这个学期,罗昊被选中参演将于下半年演出的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能参演自己向往的舞蹈,罗昊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几乎每天都要和同学们切磋、排练。罗昊说:“我要尽全力用我的肢体语言展现这支舞的魅力,让更多人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王菲

【纠错】 【责任编辑: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