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13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西融合女性生殖健康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西融合女性生殖健康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女性生殖健康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中国中药协会中西结合药物研究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西融合研究发展委员会共同承办。
本届大会以“生殖能力重塑与中西融合”为主题,深入推动了中西医在女性生殖健康领域的融合创新,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女性生殖健康保障体系。多位知名中西医专家在现场及线上,以及千余位来自全国的妇产科医生、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深入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
整合创新,中西医协同谋新篇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主持。国医大师柴嵩岩教授通过视频寄语青年学者,鼓励大家坚守初心,勇攀医学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指出,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加法”,而需精准融合、科学验证与协同创新。她强调,应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建立符合临床需求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体系,从而推动中西医协同创新,突破生育力重塑的瓶颈,为女性提供全周期、个性化的生育健康管理方案。
中国中药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宪在致辞中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组织高质量课题研究,提供行业政策与标准支持;二是推动中西医融合创新,形成切实有效的诊疗方案;三是培养“能西会中”的青年人才,助力医学人才梯队建设。
开幕式后,专家们围绕人工智能与精准医学、科技成果转化、HPV感染与宫颈癌、表观遗传学与辅助生殖、中西融合健康平台发展等热点议题作主旨报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规范引领,树立中西医融合新标杆
大会期间,发布了《中西医联合防治盆腔炎性疾病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治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治疗先兆流产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治疗阴道炎临床应用指南》等四项标准化研究成果。同时,大会启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等新一批标准化研究项目,进一步推动中西医临床实践的规范化。
公益助力,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大会上,大会执行主席李蓉教授代表专委会,发布了“中西医联合防治女性生殖障碍行动计划”项目规划。她介绍,该行动计划将通过公益活动整合学术资源,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前沿研究,支持专家团队开展公益性的科学研究。同时,开展大众科普宣教活动,提升公众对生殖健康问题的认识;推进基层医疗培训,帮助基层医生掌握中西医结合的最新诊疗技术和方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与质量。
循证研究,助推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
大会还启动了“中西医协同防治女性生殖障碍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课题的5项重点研究项目,包括“桂枝茯苓胶囊防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RCT临床试验启动”“调经促孕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相关不孕实效性临床试验启动”等。此外,会上还发布了“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四磨汤口服液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实效性临床试验”等多项研究成果。
专题会议,分享中西医融合智慧
本次大会精心策划了“内异症与炎癌转化”“生殖道感染与生育力保护”“复发性流产诊治”“卵巢功能减退”“新形势下中西医结合促进产科高质量发展”“真实世界研究与中药创新发展”“青年专场: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等学术专题会议,涵盖了保障女性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医理论研究、智慧医疗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等多方面内容,并邀请业内中西医专家就相关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大会执行主席之一的宋殿荣教授作大会总结,她表示中西医融合是未来提升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趋势,希望业界凝聚共识,积极推动融合创新,合力开创女性健康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