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9月7日电(记者周佳苗)智联工业新图景,赋能场景新未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工业场景融合发展论坛暨新华网思客会”于9月7日在辽宁沈阳举行。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张峻屹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可以借鉴人体免疫机制构建城市免疫体系,即通过模拟人体对病原体的感知、反应、抵御与基因传承等过程,打造具备自感知、自应对、自优化能力的城市治理体系,更好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图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张峻屹发表主旨演讲
基于人机免疫机制,张峻屹提出了涵盖“关键依赖性原则”“容忍性原则”“强性再生原则”等在内的城市治理九大原则。以“容忍性原则”为例,他强调城市治理体系应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张峻屹指出,人体在患病后可通过免疫调控抑制病情恶化,城市治理体系同样需要引入缓冲与自适应机制,使其能够通过持续学习与经验积累,逐步提升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
在具体实践方面,张峻屹表示,为了实现交通系统的双碳目标,可将碳减排治理体系拆解为六大环节,基于免疫系统理念,针对每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张峻屹指出,目前我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已超过600万公里,其闲置空间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产能潜力巨大,亟需探索实现交通系统的能源自洽模式。他认为,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在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下的交通与能源融合系统的“免疫”机制。比如,如何应对可再生能源供应不稳定性和波动性等问题,以实现交通系统在源网荷储等全过程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网系统的冲击,避免恶劣天气下的交通与能源融合系统的运行隐患。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业态,如何安全、高效地融入城市治理体系?张峻屹提出基于城市免疫学的低空经济关键技术与基础设施的体系化研发建议,包括“软件”方面的发展建议。比如,构建前置性安全保障机制,加强行业规范与风险防控,将无人机这一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建立跨部门协同的监测与应急管理系统,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低空经济运行全流程、全链条的精细化协同管理。
张峻屹指出,未来的城市治理应更加关注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如地下物流系统)、自然灾害等多重空间干扰危害的应对机制,以及城市更新背景下治理体系的优化与重构等关键领域,深入开展探索与创新实践。作为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城市免疫学为构建融合健康(Health)、生态(Ecology)、人工智能(AI)、韧性(Resilience)、旅游(Tourism)与向往(Yearning)于一体的未来城市新模式——“HEARTY City”(可理解为“以心治城”的理念)提供了坚实支撑。通过推动系统协同与统筹治理,这一理念有望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