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国丨农历三月-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4/20 18:44:45
来源:新华网

诗意中国丨农历三月

字体:

  3月29日,在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故居,身着传统服装的女子参加迎接“三月三”的活动。

  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节日“上巳节”,此时有临水宴饮、踏青游春的习俗。北宋词人贺铸曾写道:“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临水游春的热闹场景。

  如今的“三月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重大节日,部分地区的“三月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发(许传宝摄)pagebreak

  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九街社区,幼儿园的教师带领小朋友踏青赏花。

  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节日“上巳节”,此时有临水宴饮、踏青游春的习俗。北宋词人贺铸曾写道:“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临水游春的热闹场景。

  如今的“三月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重大节日,部分地区的“三月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发(程全摄)pagebreak

  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民间艺人在浙江省温岭市石桥头镇下宅金村表演(无人机照片)。

  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节日“上巳节”,此时有临水宴饮、踏青游春的习俗。北宋词人贺铸曾写道:“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临水游春的热闹场景。

  如今的“三月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重大节日,部分地区的“三月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发(徐伟杰摄)pagebreak

  3月31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举办的“三月三”活动中,演员表演“瑶母巡山”。

  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节日“上巳节”,此时有临水宴饮、踏青游春的习俗。北宋词人贺铸曾写道:“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临水游春的热闹场景。

  如今的“三月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重大节日,部分地区的“三月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发(高东风摄)pagebreak

  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黄洛瑶寨举行“长发节”,瑶族妇女身着传统服饰展示“长发梳妆”。

  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节日“上巳节”,此时有临水宴饮、踏青游春的习俗。北宋词人贺铸曾写道:“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临水游春的热闹场景。

  如今的“三月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重大节日,部分地区的“三月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发(潘志祥摄)pagebreak

  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幼儿园小朋友制作“三月粑”。

  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节日“上巳节”,此时有临水宴饮、踏青游春的习俗。北宋词人贺铸曾写道:“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临水游春的热闹场景。

  如今的“三月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重大节日,部分地区的“三月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发(胡攀学摄)pagebreak

  3月31日,人们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的“三月三”活动上跳竹竿。

  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节日“上巳节”,此时有临水宴饮、踏青游春的习俗。北宋词人贺铸曾写道:“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临水游春的热闹场景。

  如今的“三月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重大节日,部分地区的“三月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发(龙涛摄)pagebreak

  3月31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的“三月三”活动上,人们在《刘三姐》实景演出中对歌(无人机照片)。

  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节日“上巳节”,此时有临水宴饮、踏青游春的习俗。北宋词人贺铸曾写道:“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临水游春的热闹场景。

  如今的“三月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重大节日,部分地区的“三月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华社发(龙涛摄)pagebreak

  4月3日,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烈士陵园,社会各界人士缅怀英烈,寄托哀思。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今年的清明在农历三月初,此时春暖花开,正是出游之时。南宋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如此描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同时,人们也有在清明追思先人、扫墓祭祖的习俗。2008年起,清明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新华社发(蒙增师摄)pagebreak

  4月4日,游人在河南省商丘市日月湖景区拍照。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今年的清明在农历三月初,此时春暖花开,正是出游之时。南宋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如此描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同时,人们也有在清明追思先人、扫墓祭祖的习俗。2008年起,清明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新华社发(李恒摄)pagebreak

  4月4日,游客在江苏扬州瘦西湖风景区游览(无人机照片)。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今年的清明在农历三月初,此时春暖花开,正是出游之时。南宋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如此描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同时,人们也有在清明追思先人、扫墓祭祖的习俗。2008年起,清明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新华社发(孟德龙摄)pagebreak

  4月4日,游客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玄庙镇梨园赏花踏春。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今年的清明在农历三月初,此时春暖花开,正是出游之时。南宋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如此描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同时,人们也有在清明追思先人、扫墓祭祖的习俗。2008年起,清明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新华社发(崔猛摄)pagebreak

  4月4日,游客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体验漂流。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今年的清明在农历三月初,此时春暖花开,正是出游之时。南宋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如此描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同时,人们也有在清明追思先人、扫墓祭祖的习俗。2008年起,清明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新华社发(王彦冰摄)pagebreak

  4月4日,游客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乘坐电动竹筏游览阿蓬江(无人机照片)。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今年的清明在农历三月初,此时春暖花开,正是出游之时。南宋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如此描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同时,人们也有在清明追思先人、扫墓祭祖的习俗。2008年起,清明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新华社发(杨敏摄)pagebreak

  4月4日,游客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万里镇尹家庄村观景台欣赏梨花。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今年的清明在农历三月初,此时春暖花开,正是出游之时。南宋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如此描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同时,人们也有在清明追思先人、扫墓祭祖的习俗。2008年起,清明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新华社发(苑立伟摄)pagebreak

  4月4日,市民在江苏邳州银杏湖风景区踏青游览(无人机照片)。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今年的清明在农历三月初,此时春暖花开,正是出游之时。南宋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如此描写:“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同时,人们也有在清明追思先人、扫墓祭祖的习俗。2008年起,清明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新华社发(曹庆升摄)pagebreak

  4月1日,茶农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仁首镇生态茶园内采摘春茶(无人机照片)。

  农历三月,清明谷雨时节,正是采茶好时候——“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此时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称为“明前茶”和“雨前茶”,为茶中佳品。唐代诗人齐己如此描绘采茶场景:“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新华社发(鲍赣生摄)pagebreak

  4月17日,在云南省腾冲市团田乡大坪山茶园,茶农在采摘雨前茶。

  农历三月,清明谷雨时节,正是采茶好时候——“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此时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称为“明前茶”和“雨前茶”,为茶中佳品。唐代诗人齐己如此描绘采茶场景:“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新华社发(龚祖金摄)pagebreak

  4月7日,在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盘家村云台山生态有机茶园,茶农在摊晒春茶(无人机照片)。

  农历三月,清明谷雨时节,正是采茶好时候——“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此时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称为“明前茶”和“雨前茶”,为茶中佳品。唐代诗人齐己如此描绘采茶场景:“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新华社发(何红福摄)pagebreak

  4月4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峡口村茶农在采春茶。

  农历三月,清明谷雨时节,正是采茶好时候——“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此时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称为“明前茶”和“雨前茶”,为茶中佳品。唐代诗人齐己如此描绘采茶场景:“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新华社发(郑家裕摄)pagebreak

  4月6日,茶农在广西昭平县昭平镇马圣村一有机茶种植基地采摘春茶(无人机照片)。

  农历三月,清明谷雨时节,正是采茶好时候——“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此时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称为“明前茶”和“雨前茶”,为茶中佳品。唐代诗人齐己如此描绘采茶场景:“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新华社发(喻湘泉摄)pagebreak

  4月3日,在云南省宁洱县宁洱镇温泉村,茶农带着孩子在茶园采摘春茶。

  农历三月,清明谷雨时节,正是采茶好时候——“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此时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称为“明前茶”和“雨前茶”,为茶中佳品。唐代诗人齐己如此描绘采茶场景:“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新华社发(梁志强摄)pagebreak

  4月14日,在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中坝社区,茶农在采摘春茶(无人机照片)。

  农历三月,清明谷雨时节,正是采茶好时候——“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此时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称为“明前茶”和“雨前茶”,为茶中佳品。唐代诗人齐己如此描绘采茶场景:“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新华社发(宋文摄)pagebreak

  4月10日,浙江省武义县壶山街道正新屋村茶农用采茶机在一处茶园采摘春茶(无人机照片)。

  农历三月,清明谷雨时节,正是采茶好时候——“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此时茶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称为“明前茶”和“雨前茶”,为茶中佳品。唐代诗人齐己如此描绘采茶场景:“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新华社发(张建成摄)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