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在首钢园区举办。中建一局以“一局品质 匠心好房”为核心主题,亮相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区。凭借全产业链整合优势,重磅发布“新建好房子、乡居好房子、旧改好房子”三大系统性解决方案。现场,AI智能终端设备、适老无障碍服务机器人群等前沿技术直观呈现建筑产品向绿色、智慧、舒适、安全迭代的亮眼成果,生动诠释中建一局以新质生产力为城市发展注入的强劲活力,彰显国企先锋的责任与担当。
新建好房子:“五好”体系打造现代高品质住宅标杆
为全面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建设标准,中国建筑发布国内首个“好房子”营造体系,率先提出以“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务”的“五好”集成为手段来营造好房子的系统方法,为中国当代家庭提供全新居住生活解决方案。将6万多条客户原声归纳出172个需求,并总结形成“6633-六不六防三省三要”居民居住需求框架。作为中国建筑核心子企业,中建一局聚焦民生之需和高质量发展之需,着力打造“好房子”建设的一局样本。
建设绿色低碳好房子。建材选用上,采用高性能防水建材与环保装饰材料,从源头守护居住环境安全(不漏);配套设施方面,搭载高效新风系统、PM2.5实时监测装置及自洁杀菌设备,24小时保障室内空气洁净,为居民筑起“呼吸防线”(要健康)。同时,广泛应用高效节能照明、分区用水系统、节水型洁具及雨水回收装置,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省钱);外墙保温工艺、断桥铝节能门窗、智能遮阳系统与太阳能光伏、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联动,显著降低建筑能耗,搭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分析并优化能耗数据,推动社区向低碳可持续发展迈进(省心、要实用)。
建设全屋智慧好房子。全屋智慧系统以“主动智能、无缝交互”为核心,支持居民自定义照明、空调、家电等设备的多场景联动模式,安防系统与居家布防实时协同,环境监测设备动态反馈温湿度、PM2.5等数据,智慧照明根据自然光照节律自动调节亮度,实现“科技赋能生活”(省心、要实用)。
建设无噪声好房子。针对噪声干扰痛点,中建一局联合国内顶尖声学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关,通过高等级隔声窗、加厚隔音墙体、浮筑楼板等组合技术,有效阻隔室外交通噪音与楼内邻里生活干扰,打造静谧居住空间(不吵)。同时,细节设计融入人文关怀,弧形防撞转角(防撞)、防滑地砖守护老人与儿童安全(防摔),美妆专用灯光、零冷水供水系统、高效收纳空间贴合现代生活需求(要实用),全方位优化居住体验。
乡居好房子:装配式技术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在中建一局展区,可以亲自动手体验用模块化建造方式拼装的房屋,感受极具乡村美景与文化古迹的融合,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这样一栋栋户型各异,拼装出来的民宿样板,就是基于北京门头沟斋堂镇沿河口村灾后重建项目形成的设计-建造-运营全产业链“好房子”建设方案。
快速完工“秘密武器”大放异彩。这是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以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为一体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箱式房屋(CCM)”,就是先在构件制造工厂把梁、墙板、楼板、箱体结构等“零部件”生产好,再运送到工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而要达成一个完整的建设“流水线”,背后必须要有一个以研发、配件生产、安装、施工、维护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作为支撑。中建一局积极响应建筑业装配式生产转型升级号召,投资组建国内首家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中建(天津)工业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从创新研发、咨询设计、加工生产、装配施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
构建村景融合新模式。中建一局秉承设计、建设、运营全局思维,深度参与沿河口村灾后重建项目发展模式搭建、文化资源挖掘、公共空间打造、核心业态布局、村落风貌等方面的整体性系统规划,明确了营造北京门头沟特色的“富春山居图”。规划设计的96户农宅每户都有独立的民宿接待用房,其中51户农宅朝着街巷开门可经营“农家乐”,以构建安居乐业、主客共享的产业环境,并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虚拟运营场景,逐步引导村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实现村景融合、资源共享的灾后重建新模式。
中建一局通过自主研发,以设计-建造-运营的全产业链装配式建造服务模式为人民提供“好房子”建设解决方案,未来,中建一局将不断深化建筑工业化发展,以更加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建筑解决方案,助力人民实现“安居乐业”梦。
旧改好房子:“五好”集成破解民生痛点 提升居民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中建一局以“问需于民”为原则,让设计懂人心,让建造有温度,让运营有品质,解决居民需求痛点,打造百姓满意的旧改“好房子”。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数十座城市,对接服务25家央企,承建百余项工程。
央地合作共建幸福密码。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带户作业”、施工与居民生活同步进行的特殊性,中建一局创新推行“样板引路+居民参与”模式,在改造现场设立样板展示区,邀请居民全程参与方案优化、材料选型与工程质量监督,推动居民从“改造旁观者”转变为“项目参与者”,既精准匹配居民需求,也增强了居民对小区的归属感,为改造后的长效运维奠定基础。改造后,老旧小区不仅在建筑安全、功能配套等综合性能上实现跃升,外观风貌也焕然一新,让居民“住老房、享新品质”。
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作为北京首批央企旧改项目,中建一局承建的北京西绒线胡同13号楼改造项目实现了36天高效改造交付,45户居民集体点赞,交出城市更新合格答卷。在改造前期,项目团队针对业主需求,制定每个小区专项改造方案清单,包括基础类清单18大项53小项,提升类清单7大项16小项,亮点类清单8大项22小项。由业主确定清单中整体改造项,住户在业主勾选范围内结合自身需求勾选具体改造项,形成“一户一策”改造方案,使老旧小区改造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结合西绒线胡同项目的经验、方法,中建一局创新服务模式,建立“菜单式”改造清单,编写《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技术标准》,以实际行动支持首都老旧小区改造,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可复制的模式做法。
共建共治以心换新。作为在京央企首个完成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工程总承包(EPC)并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央企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韩庄子三里项目,为居民带来有文化、有颜值、有温度、有质量的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好房子、好社区、好邻居、好生活。项目团队牢记“用计于民”,构建全周期协同治理平台,以社区发展赋能小区焕新。在动工开始前,项目团队优先建立质量样板区,透明式公开材料选择、技术参数、施工工序,接受人民群众实时监督。改造后,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对住户进行回访,入户征求改造后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详实记录,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助力改造方案更加契合实际需求。在通州老旧小区改造帅府园项目中,项目团队应用三维扫描技术、喷涂机器人、运输机器人等智慧建造设备,由市住建委向全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分享推广。
中建一局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形成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慧高效的现代化改造体系。未来,中建一局将持续深化建筑工业化、智能化发展,以更优质的绿色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助力更多群众实现“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