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企业家用实干书写不凡人生、时代答卷。新华网《企业家面对面》融媒体系列报道栏目,走进企业,采访企业家,回应热点关切,讲述创业创新故事,分享兴企强企经验,展示企业家人物群像,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 题:企业家面对面丨从“防水一哥”迈向“世界一流”——专访东方雨虹董事长李卫国
记者 李连章 王日晨
7月18日,位于北京东南五环外的东方雨虹亦庄研发总部基地人头攒动。早上7点不到,不少东方雨虹的员工穿着统一的文化衫,一到公司便开始忙碌起来。
对大多数人来说,今天就是一个普通的周五。但对于东方雨虹董事长李卫国而言,却具有特殊的意义。三十年前的今天,东方雨虹正式拿到企业营业执照,自此开启了一段风雨兼程的创业征途。
走进董事长办公室,办公桌上放着一杯咖啡和一份访谈提纲,李卫国早早地穿着正装坐在沙发上,一切准备就绪。他鲜少接受采访,上一次还要追溯到5年前。
尽管李卫国的日程表已经排满,特别是下午要参加东方雨虹&高能环境第十九届文化艺术节暨东方雨虹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但他还是在早会开始前抽出时间接受新华网采访。
“建筑建材行业,创业三十年仍存续的企业屈指可数,东方雨虹能够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回首来时路,李卫国感慨万千。“从创业以来,我们始终秉承‘为国家、为社会、为客户、为员工、为股东’基本思路,践行‘产业报国,服务利民’。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建筑建材行业的领先企业。”他对此充满了信心和自豪。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长、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卫国
破局:直面行业沉疴 锚定未来航向
“防水”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平时看不见,但是作为隐蔽工程的重要一环,与人们生活空间的舒适度息息相关,既是装修工程中的“面子”,也是“里子”。
目前,国内建筑防水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较为分散、竞争不够规范,“大行业、小企业”依旧是行业发展标签。
“行业过度‘内卷’,中小企业受伤尤重。”采访伊始,李卫国开门见山,话题直指行业痛点。这位身兼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长的企业家直言不讳,“中小企业为了订单,常采用赊销、让利、垫资等单一营销模式,货款拖欠问题突出,财务风险大增。”
与此同时,防水生产企业众多,除少部分企业整体水平较高外,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落后,市场上充斥假冒伪劣、非标产品不少,行业竞争不规范。
更让李卫国担忧的是,假冒伪劣产品一直屡禁不止。“防水是良心工程,偷工减料带来的危害具有滞后性,最终损害的是千家万户的安全和整个行业的信誉。”他认为,主要还是市场机制不完善,需要更多的时间淘汰和出清假冒伪劣企业、产能和市场。
过去因行业技术门槛较低,产品开发多以抄袭模仿为主,2000家左右防水企业的产品绝大部分相同,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面对沉疴,如何破局?李卫国给出的答案是:材料升级、智能化与应用场景拓展。
李卫国认为,“人有我新”,不断推出具有行业变革意义的产品,企业才能构建起核心竞争力。具备耐久性、节能环保、便于安装与施工等特点的新型防水材料将成为市场所需。
除了材料迭代更新,他还描绘了行业升级的图景:施工技术将走向智能化,智能检测设备、机器人喷涂等将减少人工误差,提升工程效率与环保性,服务模式从单一材料销售转向“材料+施工+维保”一体化服务。
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宽,从传统建筑延伸至地铁、管廊等对防水要求极高的地下工程,以及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的透水铺装系统等。“行业需要从低水平竞争走向价值创造,需要更多品质企业助推市场出清。”他说。
守正:三十年风雨淬炼 引领行业变革
从湘水之畔到北上进京、从立足中国到扬帆出海、从专注防水到如今覆盖建筑建材全产业链。三十年的岁月,见证了东方雨虹由一家地方民营小企业到建筑防水行业巨头的蜕变。
在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东方雨虹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助力技术标准制定与产品质量提升,推动和促进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东方雨虹的贡献有目共睹,是行业公认的。”李卫国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东方雨虹如何赋能行业发展。
科技始终是东方雨虹引领行业、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基于市场需求及行业发展需要,东方雨虹持续强化核心技术攻关,通过自主科研创新形成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多项行业技术空白,引领行业变革。
东方雨虹推出的超大幅宽TPO防渗膜(6米幅宽、100米卷长)产品成套技术及装备,攻克了抽水蓄能电站高水压、大变形环境下的防渗难题;大虹人智能装备采用保温罐装方式将“热”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直接保温配送至施工现场,实现即产即发、即开即用;DMSC硅烷改性聚醚防水涂料在-40℃极寒环境下仍保持柔韧性,为高寒地区建筑穿上“恒温护甲”。这一项项突破性成果背后,离不开科技与创新。
2015年,东方雨虹获批建立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截至2024年底,东方雨虹拥有专利1916件,在防水、砂粉、节能、涂料、管业等领域建立起技术领先优势导向的核心竞争力。
东方雨虹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线,提出并长期坚持“不生产一平米非标产品”,不断加固建筑建材“质量护城河”。李卫国说,“我们从不生产假冒伪劣、不符合国标的产品。”
为了保证质量,李卫国专门成立防水材料检测公司,每一块防水卷材都是精挑细选,每一平方厘米的施工现场,都要检测。所有的材料现场组装,如果发现哪里不合适,他都要求全部刨开重新做。李卫国是这方面的内行,任何微小的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除了提供过硬的产品,东方雨虹也格外注重用户服务。创业初期,东方雨虹通过人民大会堂质量维修、中国棉粮库建设标准体系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积累了领先的品牌优势和业界口碑。“我们不仅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还服务于普通百姓。”李卫国说,东方雨虹连续19年坚持做“服务百姓、拒绝渗漏”主题公益活动,走进了全国1200余个社区,累计为14万人次免费提供房屋渗漏咨询或帮扶,赢得了客户信任和市场口碑。
在全球化浪潮加速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建材行业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东方雨虹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开全球市场新局面。截至目前,公司业务足迹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与地区,海外代理商1000多家。
东方雨虹持续建立健全企业管理机制,保持规范经营,推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自2008年上市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7.12亿元跃升至280.56亿元,实现约38倍增长,年复合增长约26%。
“相较于财务报表,我们更强调企业自身的软实力,尤其是企业文化。”李卫国坦言,东方雨虹独特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凝聚全体员工,还刻影响着所有合作伙伴、客户以及同行者。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为行业培育工匠。2010年东方雨虹成立工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2019年得国家办学许可证,直属校区及实训基地覆盖全国28个省区市,与30多家职业技术学院联盟搭建平台,持续为建筑建材行业培养实用的人才,迄今已培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技术能手15人、国家级屋面防水大师26人。
搭建劳务平台,提供劳务用工保障。东方雨虹依托“雨虹工匠”平台,实现“百万劳务”战略目标,目前已45余万人实现全国属地化快速用工响应。该平台面向社会开放,以施工队伍、工匠为服务主体,解决人找项目难,项目找人难的用工难题。截至2024年底,平台队伍达超过1万支,撮合项目近万个。
东方雨虹将近百项专利免费开放给社会与行业,让更多的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得技术红利,加速行业转型升级,做到共享科技成果、赋能行业发展、造福千家万户。
李卫国认为,东方雨虹长期走在艰难而正确的道路上,但走得很稳健、很踏实、很正确。“长期主义是东方雨虹最核心的经营理念,我们奉行的是财务报表一定让位于企业价值观,长远利益一定优先于当下利益。”
笃行:以奋斗为主旋律 基因底色不变
“东方雨虹创业史一贯以辛苦书写,奋斗是唯一宿命。没有退路,没有借口,管他山有多高,路有多远,阔步前行是唯一出路。”在李卫国的人生词典里,写满了“奋斗”的激情。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把现代商业革命描述为“创造性的破坏”和“永不停止的狂风”。无论企业有多大、走多远,如果不能顺应现代商业革命潮流,那就离消亡不远了。
李卫国深谙这个道理:“狂风不止,奋斗不息。对于东方雨虹这样极其执着创新的现代企业而言,要提倡人人平等,鼓励全员建言献策,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有员工就曾提出,工厂采用工程产品、木托盘发货的产品尤其是砂粉料越来越多,一次性使用,废弃成本巨大,且采购成本很高。建议考虑全国各属地工厂负责各自区域。同时建议建立一个微信小程序,在后台进行大数据提报。
公司经过综合评估,采纳了这名员工的建议,回收效率和回收路线的问题得到解决。
李卫国说,无论是新进员工还是老员工,都可以各抒己见。
李卫国认为,三十年来,支撑东方雨虹穿越周期、不断壮大的背后,离不开“企业基因”。
“东方雨虹前行发展的每一步,都建立在《东方雨虹基本法》所确立的路径之上。”李卫国说,“这是东方雨虹持续前行的遵循;更是东方雨虹不容改变的基因底色。”
“坚决不生产一平米非标产品的承诺从未改变!”李卫国反复强调,这是东方雨虹安身立命的底线。为了全面信守这份承诺,东方雨虹在技术支持、原材料严选、生产工艺、质检体系、物流运输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管控。
“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从未变化。”在李卫国看来,东方雨虹是一家做工的企业,不管是大国工程,还是普通家居,东方雨虹的服务初心从未改变。
“事在人为,坚韧图成,永创新高的文化精神从未变化。”任何资源都有可能枯竭,唯有企业文化生生不息。李卫国说,“不管是我们攻克的粮库、奥运、港珠澳、南水北调等经典工程,还是我们在不确定性中坚持变革并坚定执行,背后支撑我们的始终是相信自己,相信奋斗会有结果。”
东方雨虹深知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将自身发展成果分享给社会。东方雨虹通过多维度举措践行社会责任,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经营全链条,形成了覆盖环境、社会、治理(ESG)的立体化责任体系。作为行业首个发布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东方雨虹至今已经连续17年进行披露。
一方面,东方雨虹积极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和经验,确定支持教育、环境保护、社区建设为重点工作方向,支持和参与社区发展。多年来,公司多次走进居民社区宣讲防渗漏问题和防水知识,开展免费等防水维修和修缮服务;通过捐款捐物、修缮校舍等实际行动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另一方面,在社会突发事件中积极行动,从“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医院到新冠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从防汛救灾到驰援地震灾区,东方雨虹会尽所能冲在一线,贡献企业力量。
远航:放眼全球 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
在创立之初,东方雨虹就确立了“世界的东方雨虹”的理想。1997年,一曲《世界的东方雨虹》唱出了企业的远大追求——“在中华大地、世界舞台铭刻下一个优秀民族企业的印记”。
自创业至今,东方雨虹防水卷材累计产量突破53.5亿平方米——铺设总长度可绕行地球赤道400周,从规模上已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
站在三十年的新起点,李卫国已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他将海外建厂、承担国际重大项目、进军发达国家市场视为东方雨虹从本土迈向全球化的关键转折点。
早在2005年,东方雨虹已经把目光瞄准在东南亚,着手布局国际市场,并陆续在海外设立分公司、办事处。
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东方雨虹在全球范围内承接了数个工程项目,从北美地区的建筑防水项目到欧洲市场的防水建材销售,业务足迹遍布全球。
“出海”过程中,很多东方雨虹的一线员工,经历过战火硝烟,经受过生死考验,也体会到从零开始建立属地化团队的不易。他们克服的不仅是技术差异,也有文化适应。
在沙特50℃沙漠里,汗渍在工装上凝结成白色的盐霜,依然悉心指导安装;在泰国多雨的铁路线,用创新机械化铺贴方案,硬是将工期大幅缩短;塞内加尔湿热的体育场顶棚下,精准控制环境指标确保聚脲喷涂完美无瑕;在坦桑尼亚恶劣地质条件下,通过技术论证和大量实验测试,并结合当地特殊地理环境,最终敲定防水设计方案……办法总比困难多,“雨虹人”就是要迎难而上。
近年来,东方雨虹的国际影响力已经从初期的产品销售、工程服务,延伸到市场教育、产品认证、知识产权等多方面。2024年,东方雨虹海外市场推进速度加快,其中引人注意的是海外生生产基地建设。
“美国休斯敦基地、马来西亚基地、沙特天鼎丰中东基地、天鼎丰加拿大基地……这些绝非简单的扩张布局。”李卫国说,海外建厂能够助力东方雨虹更好实现本地化经营,实现研产供销服一体化,从传统的贸易出海、制造出海到品牌出海。“品牌在国外被叫响,才能真正称之为全球化品牌。”他说。
与此同时,东方雨虹持续推进渠道变革,强化渠道发展能力,积极实施零售优先,着力构建国际化建筑建材零售网络。7月16日,东方雨虹全资收购智利头部建材超市企业Construmart,旨在以智利市场为起点,持续探索并扩大建材零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国际化销售能力。
“海外建材零售市场发达,以成熟建材超市为主要销售模式,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也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李卫国给东方雨虹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全面对标美国头部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家得宝(Home Depot),希望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赶超。
面向未来五年、十年直至下个三十年,东方雨虹的战略充满雄心:防水、管业、涂料、砂粉等核心品类全球领先;雨虹服务、建筑修缮等核心服务板块在全球范围达到品牌影响力与系统服务能力综合实力第一。
对此,李卫国成竹在胸。他认为,“对品质的信仰、对客户的诚信、对奋斗的坚持”,这是在全球建立信任的基础。
同时,他强调“开放与融合”的重要性。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并积极学习当地文化。通过本地化团队建设和跨文化沟通,与当地优秀文化相融合。最终,让全球客户和伙伴认同的,是通过卓越产品和专业服务所传递的价值。
在李卫国的记忆中,每一天都热血沸腾,每一天都热火朝天。“过去三十年,还是以夯实基础为主。未来我们会达到更高的高度。”对此,李卫国深信不疑。
记者手记:
专注于当下的“奋斗者”
“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是形容湖南人性格特质的常用语,体现了湖南人特有的精神品格。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湖湘文化的核心基因,既包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奋斗哲学,也蕴含着“霸得蛮”的进取精神,以及“耐得烦”的务实态度。身为湖南人的李卫国,也将这种文化特质深深镌刻在东方雨虹的DNA中。
采访李卫国,印象最深的是他话语里反复出现的“奋斗”一词。
在追求速度与规模的时代,“坚守品质”常被视为一种“笨功夫”。东方雨虹的三十年发展历程恰恰证明,正是这种“笨功夫”,在时间的淬炼下,筑成了企业的护城河。正如李卫国在东方雨虹内部月刊《虹声》中多次提及,东方雨虹就是一个“做工”的企业,并且是“做苦工”的企业。唯有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才能耐住寂寞、守住心智,做出成绩。
迈入而立之年的东方雨虹,抬头仰望星空,成就“世界的东方雨虹”的发展卷轴刚徐徐展开。这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接续奋斗,甚至需要几代人日复一日、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
李卫国的办公桌后面,悬挂着一幅写有“物来顺应,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时不杂”的字匾。或许,正是曾国藩的这句处事准则,时刻激励和鞭策李卫国以及东方雨虹专注于当下,做好每一件事情,就能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走向未来。
东方雨虹的下一个三十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