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丨分量最重!5年间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近百万亿元-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2 20:06:13
来源:新华网

新华鲜报丨分量最重!5年间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近百万亿元

字体: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分量最重!5年间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近百万亿元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申铖

  投入近100万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国家财政账本里,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终是民生。”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郑重地说。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在民生领域真金白银大规模支出,更多、更直接地用到了老百姓身上。

  用蓝佛安的话说,“不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民生保障”。

  2025年5月28日,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郓州街道大樊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为建档立卡特困老人樊西见(左一)、侯爱菊服务。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织密“保障网”,突出更加公平。

  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10.7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13.27亿人,领取基本生活救助的群众超过4500万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蓝佛安说。

  “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范围越来越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80元增加到700元;全国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20%左右。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我国还创新建立救灾资金快速核拨机制。“十四五”时期共安排资金2.59万亿元,全力帮助人民群众抗灾救险、恢复生产和生活。

  ——调准“天平码”,突出更加均衡。

  推动城乡、区域之间享有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我国在“十四五”时期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的重要方向。

  “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资源倾斜,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由2021年的1.9万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9.6%。

  蓝佛安介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截至目前,我国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快递服务覆盖率超过9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比例达到90%以上。

  同时,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提升。例如,支持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780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6万个,帮助城市困难人群实现“住有所居”。

  2024年5月9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黑水河乡佃户营村附近拍摄的改扩建竣工通车的乡村公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拓宽“滴灌渠”,突出更加普惠。

  教育和医疗,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

  “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加大投入,积极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扩容下沉。

  在教育方面,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获得免费教科书;约200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生活补助;约13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相关教育经费可携带。

  “刚刚开学的秋季学期,又免除了幼儿园大班的保育教育费,预计惠及1200万儿童。”蓝佛安说。

  在医疗方面,“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资金超800亿元,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和区域医疗能力建设,强化多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打造“幸福圈”,突出更加可及。

  更好满足多样化、家门口的民生需求,这也是“十四五”期间财政民生投入的重要内容。

  蓝佛安说,“十四五”以来,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人次达5.6亿,减少群众垫付资金5900亿元。

  民生冷暖,枝叶关情。探索居家养老、托养照护等服务模式,支持开展老旧小区适儿化、适老化改造,支持近5万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财政民生投入于细微处见真章。

  5月29日,天津南门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改造翻新后的庆有西里社区。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民生福祉没有终点,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展望“十五五”,蓝佛安说:“做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哪里,财政资金就重点投向哪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在哪里,财政政策就往哪里发力。”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