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韩永先,实习生唐赫繁)近期,民航局发布乘机新规: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同期,据企业披露,罗马仕、安克等主要品牌因电芯安全隐患宣布召回多批产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紧急暂停或撤销数千张充电宝3C证书,涉及绿联、倍思等十余家企业。此次由安全事件引发的监管强化,促使产业链进行深度调整与优化。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安全问题的直接诱因涉及个别电芯供应商的原材料变更(如安普瑞斯隔膜问题),但深层原因与行业长期面临的成本竞争压力相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数据显示,充电宝不合格率从2020年的19.8%升至2024年的43.6%。当终端售价低于合理成本区间时,部分供应链环节可能在关键材料上做出妥协。业内人士坦言,有厂商为维持低价,采用拆解电芯或简化保护电路的做法,导致部分网售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调查发现,超半数充电宝企业采用代工模式。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在《2025年充电宝质量白皮书》中提及,代工模式下品牌方与生产方责任界定不清,加剧质量溯源难题,难以进行有效监管。此外,过往政策也存在一定漏洞,例如,原有3C认证允许企业送检“特制样品”,与实际量产品存在差异;产品溯源机制缺失,问题爆发后无法精准定位风险批次。
对此,政策层面正形成闭环治理。2025年5月起,3C认证改为“生产现场抽样+获证后监督”模式,堵住送检漏洞。工信部同步制定《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拟对原材料、生产工艺实施全流程管控。
新政策要求下,头部企业积极调整供应链策略:安克创新等公司放弃单纯比价采购,转而与具备材料研发能力的电芯厂商建立深度绑定,行业竞争核心正从成本控制转向安全技术协同。年报显示,2024年,安克创新研发投入达21.08亿元,同比增长49.13%,达到历史新高,研发团队已扩充至2672人,并自建BMS电池管理系统。此外,公司终止与安普瑞斯合作,开始转向宁德新能源(ATL)锁定4500万片高密度电芯,提高合规产品复购率。绿联科技则推出“以旧换新”活动,用户凭无3C认证的老款充电宝可享50%补贴换购合规新品,同时全系采用车规级电芯及自研温控系统。长虹能源、维科技术与亿纬锂能等电芯供应商也纷纷采用陶瓷隔膜、半固态安全电芯等先进技术提高安全性。这些转变体现出新政策下价值竞争替代价格内卷的大趋势。
此次充电宝行业暴露的问题,凸显了产品安全作为制造业底线的关键性。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发布的《反恶意竞争倡议书》指出,行业需从低价竞争转向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在政策号召下,各头部企业纷纷将发展重心投入材料创新。以维科技术为例,据企业订单公告及行业研报,其2025年6月量产的全球首款通过3C认证的半固态电池充电宝,采用硫化物电解质技术,能量密度达 500Wh/kg(传统锂电仅 250Wh/kg),热失控风险大幅降低。南芯科技则在充电管理芯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其快充芯片通过全集成隔离反激方案,转换效率超 95%,并集成过压、过流、短路等多重保护机制,已被绿联、蓝禾等品牌纳入供应链体系。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维科技术与南芯科技的实践印证了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的转型趋势。
这场充电宝安全危机虽给行业带来阵痛,却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转折点。通过政策规范、供应链重构与技术创新,充电宝行业正从无序竞争迈向有序发展。专家指出,危机倒逼行业重新审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随着陶瓷隔膜、半固态电池等安全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以及3C认证“生产现场抽样+获证后监督”模式的全面落地,行业将以更安全、更高效的产品重塑市场信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跨越。